編者按
  銀盆嶺街道組建“家長里短幫幫團”,望岳街道有“道德仲裁庭”,學士街道則推出了全省首家政務服務微信公眾服務平臺,全區劃分580個網格,配置“1+4+X”的網格工作力量……長沙市岳麓區群眾工作的“創新元素”琳琅滿目,可謂形成了群眾工作的“創新集群”。岳麓區聯繫、依靠、發動群眾,有效地解決日益增多的群眾訴求,其探索群眾工作取得的新突破,令人耳目一新。
  新華社記者段羡菊陽建
  當前,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如何在新形勢下,結合自身實際開展群眾工作,是基層在踐行群眾路線過程中的重大命題。從大局著眼到小處入手,從全盤思考到具體行動,從學習借鑒到機制保障,長沙市岳麓區緊緊依托“三服務”一線工作法,始終以創新意識,積極發動群眾,密切聯繫群眾,充分依靠群眾,不斷探索群眾工作新突破,形成了令人耳目一新、可資借鑒的群眾工作“創新集群”。
  服務群眾,堅守主線不放鬆
  2013年9月11日晚上6時,咸嘉湖街道網格治安員潘一軍在網格內巡視時,發現近40名農民工為討要工錢在“高信·嚮日葵”二期項目部聚集,不但將小區大門與兩個出入口全部堵住,還切斷了幾百戶居民用電。他迅速向聯繫網格的幹部彙報情況,街道、社區及咸嘉派出所相關負責人及時趕來,大家一邊安撫民工情緒,疏散圍觀居民,一邊向業主及施工方、民工代表瞭解情況,反覆協商調解。三方約定在一周後進一步協商,小區恢復正常秩序。一周後,街道按照約定時間召開協調會,最終使這筆拖欠了近一年的工資發給了農民工。
  “網格幹部的工作幫了大忙,不僅避免了一起潛在的群體性事件,還解決了備受關註的拖欠農民工薪資問題,可謂一舉兩得。”談及“三服務”一線工作法,岳麓區不少幹部群眾拍手稱贊。
  為了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基層組織、項目企業,2013年8月以來,岳麓區探索推行“三服務”一線工作法,將轄區166個社區(村)劃分成580個網格,全區62名區級領導當點長、片長,561名科職幹部定點安排到各片所在的網格中任網格長,實現“一對一”駐點網格,切實解決責任網格內反映的各種問題。
  實施層面,岳麓區配置“1+4+X”的網格工作力量,動員群眾和社會各方參與社會治理,群眾工作主體日益多元;管理層面,根據社會矛盾的多少、工作任務的輕重等因素,對不同網格精準定域,對幹部工作精準定責;機制層面,環環相扣的“集、交、研、督、復、考”六大工作機制,確保群眾工作由“鬆散”轉為“系統”。
  岳麓區委書記陳中認為,圍繞“服務”這條主線,通過一線工作法,岳麓區群眾工作體系實現了三大突破:群眾工作主體由單一向多元轉變;群眾工作方式由粗放向精細轉變;群眾工作機制由應急解難向常態長效轉變。探索推陳出新的群眾工作方法,取得了百花齊放的工作成效。
  2013年,岳麓區共接待、走訪群眾191232人,收集民情問題14496個,已辦結11648個,辦結率80%,實現了問題回覆率、問題辦結率、群眾滿意率“三率齊升”,信訪存量、信訪增量“雙量減少”。
  “緊緊依托‘三服務’一線工作法,只要堅持群眾工作的目標在於服務群眾,任何問題都可以得到理解、支持與解決。”岳麓區區長周志凱如是表示。
  發動群眾,“家長里短幫幫團”促和諧
  因為歷史遺留問題,岳麓區銀盆嶺街道銀星社區金色山莊小區業主遲遲拿不到國土證,1027戶樓房中有400戶房屋漏水,小區停車秩序混亂,電梯停運事故頻發,這一系列問題使得小區的正常運轉陷入困境,一時間問題突出,矛盾尖銳。面對小區瀕臨癱瘓,銀星社區“家長里短幫幫團”成員張利穩主動請纓,找開發商、向相關部門反映、咨詢律師,為解決此事四處奔走。在張利穩等群眾自身的努力下,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金色山莊小區的這些問題陸續得到解決:動用維修基金修繕漏水房屋、增加地面停車位、國土證也落實到位。
  “金色山莊小區一系列棘手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家長里短幫幫團’的推動,這一居民自治平臺充分調動了群眾參與小區事務管理的積極性。”銀盆嶺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淳表示,在大拆遷、大開發、大建設、大提升的過程中,一些深層次的社會矛盾隨之暴露和爆發,利益調整中人心浮動,鄰裡紛爭頻發,居民與物業衝突增加,進京赴省非訪時有發生。這些問題的出現具有一定的歷史必然,如何既實現經濟發展,又維護社會整體和諧,是擺在基層政府面前的現實課題。
  “社會治理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經濟發展了,但生活不幸福,又有什麼意義?”張淳說,在矛盾糾紛頻出的背景下,銀盆嶺街道意識到必須積極發動群眾參與進來,及時將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2013年10月,以預防和化解居民群眾糾紛為主要目的的志願者組織“家長里短幫幫團”應運而生。
  “家長里短幫幫團”志願者以老幹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範等“五老”人員為主,充分吸納社區黨員、熱心群眾。主要職責包括鄰裡糾紛調解、法規政策宣講、信息走訪排查、免費法律援助、社會民生幫扶等六大方面。依托“三服務”一線工作法劃分的網格,“家長里短幫幫團”劃分為8個片區,每個網格安排1-2名成員,有效對接網格工作。
  “有些機制組建起來熱熱鬧鬧,開展起來卻冷冷清清,最後就是無聲無息。”為了扎實開展工作,“家長里短幫幫團”一月一碰頭,一季一調度,研究解決各類問題。銀盆嶺街道還在其基礎上成立了“家長里短調解委員會”,選舉5名委員聘為街道工委兼職委員,列席街道相關會議,反映社情民意,提出意見建議,並向居民群眾反饋街道決策,協助推動執行落實。
  對群眾而言,“家長里短幫幫團”相當於為他們增加了一個解決問題、自身參與社會治理的載體和平臺;對政府而言,80名成員擴大了群眾工作的隊伍,寓情於理的“長輩式”說教豐富了群眾工作的方法;對社會而言,其已成為鄰裡和諧的“潤滑劑”、社區秩序的“穩定器”、經濟發展的“護航者”。
  聯繫群眾,微信平臺跟上時代新節奏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微信就是時代的方式。”誰也沒想到,我們黨的群眾工作方式已從當年最原始的喇叭喊,華麗轉身為當下最流行的微信搖一搖。
  “6萬公斤葡萄賣不出去,會爛在地里,請幫幫我們!”去年7月中旬,“幸福學士”微信公眾平臺的一條來自@第七黨小組的求助微信,引起了平臺管理員徐超的註意。徐超第一時間將信息報告給岳麓區學士街道工委,有關負責人馬上趕到第七黨小組所在地學士村葡萄基地考察、摸清情況,連續召開兩次討論會“拯救葡萄”。
  在街道辦事處主任李鴻的帶領下,通過“五加二、白加黑”的努力,換來了令人矚目的“奇跡”:註冊“天露園”品牌、設計印製包裝盒、成立現代農業合作社、趕製文化衫、印刷宣傳冊、編寫展示板、制定價格、組織媒體……6天后,“學士葡萄品鑒周”在草坡子如期舉行,省內外多家媒體應邀前來報道宣傳,市內各大超市賣場紛紛打來訂單電話。活動期間,銷售葡萄15萬公斤;不到兩月,共銷售近40萬公斤,銷售額超1200萬元。
  “葡萄微信”推動“天露園”葡萄熱銷,是學士街道試圖借助信息化手段聯繫群眾、走近群眾的一個縮影。作為城鄉結合部,學士街道大學生多,安置農民多,流動人口多,社會管理難度大。破冰,從微信公眾服務平臺這一創新群眾服務載體開始。考慮到年輕群體中微信使用率接近80%,而安置農民、中年人使用微信軟件的人數也在逐步攀升,學士街道於2013年5月推出了“幸福學士”微信公眾服務平臺,利用微信網絡這一龐大輿論和民意集散地推動群眾工作落到細處。
  作為湖南省首家政務服務微信公眾服務平臺,“幸福學士”成為群眾聯繫政府的嶄新載體。微信軟件互動性強,群眾一旦有了疑惑或者建議,只需要動動手指、喊喊嗓子、拍拍照片,街道就能第一時間與之互動。比如,平臺設置的“市容隨手拍”欄目,從井蓋丟失到路燈不亮,從下水管道堵塞到道路破損坑窪,看似平常的小事,居民只需動動手指拍拍照,都能得到及時處理。
  “幸福學士”微信平臺不僅是一個開放互動的交流平臺,更是一個發佈政務信息、宣講方針政策、傳遞正能量的“宣傳微陣地”。平臺設置的“每日一推送”欄目,推送內容既有街道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動態,又有本地最新鮮的社區、校園資訊,既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講,又有經典好書美文推薦。更為重要的是,越來越多駐街網格長和普通百姓在平臺上對街道經濟社會發展等各方面問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既研判形勢、剖析問題,又謀劃思路、提出建議,成為社會管理的參與者、監督者。一些好的對策建議被研究論證並採納後,微信平臺還會對相關情況進行主動反饋,這就極大地激發了大家建言獻策的積極性。
  目前,“幸福學士”已擁有粉絲近萬人,“微信搖一搖,幹部就來了”成為學士街道婦孺皆知的口頭禪。學士街道黨工委書記羅政說,以前老百姓之所以對群眾工作不滿意,很大程度是因為出了問題總找不到人來解決。聯繫群眾要求靠近群眾,當前手機已成為老百姓身邊最近的東西,推出微信公眾服務平臺向群眾“求粉”就可以做到靠群眾最近,離問題最近。岳麓區委副書記劉匯更是深有感觸,“以無微不至的互動方式,用見微知著的態度,哪怕只是解決小問題,老百姓也會叫好,才真正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依靠群眾,道德仲裁庭釋放“柔性強制力”
  “我服從各位街坊的裁決,我占用的兩間車庫一定清退,亂拉的電線也一定會收起。”不久前,岳麓區望岳街道“道德仲裁庭”在金峰小區舉行。2005年建成的金峰小區,安置870戶拆遷戶,由於拆遷和安置遺留問題繁多,大部分拆遷戶入住後拒繳水電費,且小區內汽車占道、私拉電線等亂象叢生,小區運營維護難以為繼。
  面對金峰小區這塊“硬骨頭”,望岳街道想到了依靠群眾的力量來解決群眾的問題。望岳街道黨工委書記張偉表示,基層管理存在真空,許多地方沒有制度管、沒有人來管,從而造成服務出現空白,群眾工作沒法做。可是,“一旦有群眾的支持,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
  2013年5月,望岳街道以社區工作人員、學雷鋒志願者、居民代表等為主體成立“道德仲裁委員會”,開庭邀請黨員群眾代表、職能部門代表以及涉事者參加,借助群眾之間的社會輿論和道德評判,約束不文明行為,巧妙地調和矛盾糾紛。
  在“道德仲裁庭”的協助下,望岳街道安排街、村60多位幹部深入樓棟,挨家挨戶與群眾交流溝通,勸導進行水電改造,最終採用分步實施的方法成功實施水電改造,實現了“皆大歡喜”的結果。
  法律仲裁是制度的約束,但道德仲裁卻是對道德的一次拷問。楓雅茗苑小區經常深夜有人打麻將,影響居民休息,而這一問題又沒有明確的制度來約束,造成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在把情況反饋給“道德仲裁庭”後,道德仲裁委員會迅速組織人員調查取證,隨後在麻將館進行了道德仲裁庭的移動開庭。麻將館老闆張大姐不僅當眾表示不再影響其他居民正常生活,並且和道德仲裁委員會簽署了《杜絕不文明現象承諾書》,持續已久的麻將擾鄰矛盾就此得到化解。
  大至經濟利益,小至鄰裡瑣事,依靠群眾力量的道德仲裁庭發揮了“柔性的強制力”。張偉說,群眾工作離不開群眾參與,問題解決離不開群眾的支持,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必須要結合實際創新,以解難幫困惠民為目標,就能凝聚群眾工作的合力,這樣群眾路線就會有更強大的生命力。
  (原標題:方法推陳出新 成效百花齊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a50oaekh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